投稿    搜索

如何应对高海拔户外活动时高反的麻烦

2024-01-03    2121 浏览

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户外活动的广泛开展,很多驴友已不局限于本地的单日活动、多日活动,很多人已经把目标瞄向更远的,风景更美的长线,甚至很多队伍已经开向高海拔地区,开始徒步、骑行和自驾等活动,例如去西藏、新疆、青海。


如何应对高海拔户外活动时高反的麻烦

那么高海拔地区与平日在本地的普通海拔地区活动,对体能、装备的要求有什么区别呢,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介绍的内容。 如何应对高海拔户外活动时高反的麻烦


一、何谓高海拔


按照国际惯例的海拔划分标准是:


——1500~3500米为高海拔,在这个海拔高度上,我们绝大多数长期从事登山运动的驴友,在短时间内都可以适应; 

——3500~5500米为超高海拔,在这个高度上,因人而异,主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差异决定能否适应或高山反应的大小;

——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,在这个高度上,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,对人体的肌体和核心器官损伤很大,而且有些损伤是不可逆的。没有人会在这个高度上长期滞留,哪怕是生活在高海拔的藏民和夏尔巴人,也都会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长期居住。


从川藏线上海拔高度分布图就可以看出,城镇都是在海拔相对偏低的位置 


那么在高海拔上活动会给人们带来麻烦是什么,就是大家常说的高原反应(简称高反)


二、高原反应


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之后,身体机能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气压差、含氧量少、空气干燥等问题,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。


高原反应症状普遍出现在超过海拔2700米以后,一般长期生活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人,在超过2200米就会出现高反症状。直接快速到达3000米以上地域时,高反发生率会增高。


处在高原反应地域,一般会在几小时后发生高反现象,有的也会在1~2天后发生,一般3~7天内可以恢复,情况严重的需要去医院救助。


高反的具体症状:


高反症状很多,视个体情况不同,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。可以这么说,凡是在低海拔没有遇到的不适感觉都可认为是高反出现了,主要表现有:胸闷、气短、干咳、头痛、牙疼、头昏、乏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昏睡、失眠、微烧等;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,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、嘴唇干裂、鼻孔出血等;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、情绪不宁、精神亢奋、思考力、记忆力减退、听、视、嗅、味觉异常、产生幻觉等,也可能发生浮肿、休克或痉挛等现象。


临床表现为:患者的血氧降低、血压升高、心率加速,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甚至脑水肿。


如何应对高反?


三、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


一般来说,影响高反的轻重程度和发病率的主因有:


(一)海拔高度

进入的海拔越高,高原反应越强烈,患各种高山病的几率也越大。据有关报道,3500米以下的人高反发病率占37%~51%,3600米~5000米的发病率达50%。


(二)进入方式

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,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。海拔急速升高,比循序渐进的“阶梯升高”反应要强,高山病患病率增高。


有报道说,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,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.5%;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-15天内抵4200米处时,发病率仅为52.7%。


(三)区域和季节

不同的地区,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,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;同样,在同一区域,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(如山谷)强,白天比晚上好些。


从季节来说,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。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,大气压随之降低,含氧量进一步减少;而且寒冷和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新陈代谢,增加人体耗氧量,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。


(四)个体素质

人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性,主要依靠个人机体素质。这涉及民族、居住地、身体健康状况、性别、年龄、体重、精神状态等因素。


对于高反有这么一种说法,高反是“欺男不欺女、欺胖不欺瘦、欺高不欺矮、欺动不欺静”之说,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根据。究其原因,应该与个体之间的红细胞比容、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异有关。


一般来说,凡有明显的心、肺、脑、肝、肾等疾病,严重贫血、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,以及孕妇,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。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,体温在38℃以上,或感冒患者,应暂缓进入高原。


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,综合抵抗能力较差,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,更容易引发高原病,而且后果较为严重、持久。建议尽量不要带10岁以下孩子长时间去高海拔。


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。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,尤其是心肺功能、免疫力都在下降,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也会因此下降,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,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。


了解了高原活动易遇到的困境,那么我们去高原要做些什么准备呢?


四、上高海拔前的准备


(一)心理准备

实践证明,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法宝,这也是应对高反的灵丹妙药,心态乐观者往往反应较轻,心里负担过重或恐惧高反者,反而会使高反加重。


(二)生理和体能准备

去高海拔前,需要把自身体能调整到较佳的状态。


要根据高原活动的强度,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,例如登山、穿越等大强度运动,前期系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。但我们多数人去高原是休闲性质的户外,那么注意力就应该放在高反方面。其实高原反应和身体强壮没有必然的联系,只是和身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有关,不需要刻意的去锻炼。如果觉得不放心,也可以提前一两个月进行有氧锻炼,进行一些慢跑锻炼,但在出发的前一个星期就要注意休息,不要再进行锻炼了。


我们这次去西藏,平时体质很好的队员,高反相对严重,尤其是在海拔4500以上反应更加明显,特别是那些喜欢照相时飞起的队员,几乎全部崩溃,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高原“欺动不欺静”的原因。


依靠药物支撑也有抑制高反一些辅助作用,很多人在去高原之前提前服用肌苷、高原安、红景天、西洋参等一些抗缺氧、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药物,在高海拔国外登山者还流行使用乙酰唑胺的神经性药物来克服高反。但此类药物要慎重服用。 


“肌苷口服液”对于抗高原反应效果更快、更直接,价格更合适,一般可在启程前2-3天服用,并可在高海拔一直服用。尤其高原反应较重时,配以心脑舒口服液、葡萄糖口服液,缓解效果较好,也是藏区医院对待高反常开的药方之一;红景天(在药房常称为“诺迪康胶囊”)从生物和医学实验、应用上证明对抗疲劳、缓解高反肯定有益,但效果潜在缓慢、价格不菲。如果使用红景天,一般建议在上高原之前提前7天以上服用,并可持续服用。高原安是西洋参、丹参提取物、黄芪提取物、红景天提取物、微晶纤维素、硬脂酸镁为辅料的可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保健品。


从我们27天的西藏之旅,这些“药物”的作用并不明显,也许跟没按要求去服用有关,也和个体的机能有关,所以克服高反还要结合其他方面来实现。


(三)知识准备

出行作业,是驴友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,提前了解掌握高海拔生活、运动、医疗、气候、习俗等相关知识,


充分了解掌握高原适应、高山病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应对,是我们在高原活动安全顺利的前提保证。


(四)物资准备

高海拔运动,可根据徒步、骑车、自驾等方式的不同做好相应而充分的物资准备。


出了常规的个人装备外,要根据季节配备齐全,高海拔地区,早晚温差大,气候变化多端,即使在晴朗的夏季,保暖衣物、雨具也要必须携带。


团队活动,如果新人较多,建议带上氧气或氧立得备用,如果到达的海拔较高、人烟稀少,必要时还要带些阿司匹林、地塞米松等药品应急,急救包中还应有血氧仪、血压计、听诊器。


五、保护措施

掌握一些应对高反的方法,会降低你在高海拔活动中高反的困扰,这会使你的活动质量和幸福感有所增加


(一)饮水

多喝水是最好的缓解高反药物,多次饮水,每次要控制饮水量,到驻地要大量喝水,把水喝透。


因为人到达高海拔后,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,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,这些新红血球会使血液变得粘稠;同时,由于空气干燥稀薄,呼吸加速,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,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。


另外,在缺氧状态下,人体呼吸频率加快,深度加大,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,会使体内环境偏碱性,而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,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,造成身体浮肿,甚至出现水肿现象,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。


血液过于粘稠,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,氧气输送效率低下,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因缺氧而出现各种反应,如脑部缺氧导致头痛、头昏、嗜睡,消化系统缺氧会造成消化不良、厌食,肌肉缺氧使活动缓慢、乏力,肢端(脚趾、手指、耳朵等)组织器官微循环缓慢容易出现冻伤,心、肺负担严重加剧,等等。这些会大大降低身体机能,加重高原反应,并且使恢复更加困难。


再有就是水份摄入量减少,肠道无法获得足够的水稀释废物,还会造成排泄困难导致便秘。


所以说补充水很重要,既能增加血液流动加速回养,又能加速排尿,使身体的酸碱度平衡。


一般来说,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4-5升水,为了保持电解质平衡,还可以喝一些动力饮料。体内水分是否充分,可以根据尿量、尿液清澈度、颜色来判断。


(二)注意防寒保暖

天气特点:高原气温偏低,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,气温下降5~6℃;早晚、昼夜温差大,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~20℃;天气变多端,刚刚还艳阳高照,很快就可能狂风大作,雷雨冰雹。因此,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很重要。

在平原上户外活动时,要频繁更换衣服,加减衣服的一般是感到冷再加,而在高原上,则应该下车到室外就换上,以不感到热为标准。如果等觉得冷时才加衣服,其实寒气已经开始侵入并刺激肌体发生反应了,这样很容易就感冒了,记住,高原是感冒患者的天敌。即使很轻微的呼吸道感染,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。如果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,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。若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,一般已无效。对于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,可以服用头痛片、头痛散,加合百服宁(酚咖片)效果不错。


发现高原肺水肿时,应立即停止活动,下撤至低海拔,必须去医院抢救,但西藏地区医疗资源匮乏,所以一定要预防在先才行。


(三)膳食结构

在高原缺氧环境,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,胃、肠、肝、胆等消化系统功能相对减弱,因此对食物的消化、吸收能力都会降低。


与其相反,身体消耗能量、维生素等却大大增加。据有关研究,人体在高原地区每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平时要多3%~5%,而且成正比上升;维生素消耗量在缺氧条件下是平时的2~5倍。


因此,在高海拔的饮食结构,既要考虑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,还要注意改善营养配餐。


在饮食安排上,要增大高碳水化合物(植物. 谷物, 蔬菜, 水果和豆类,奶制品是唯一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源自动物的食品.)和高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,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,以便快速提供热量,提高机体适应能力。


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。过量的脂肪和动物蛋白会给肠胃增添负担,还会加重高原反应。


在高原不宜吃得过饱,要少食多餐,包括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零食。


除了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外,还应每天另外补充维生素以满足身体需要。藏区的酥油茶、甜茶可以适应多喝一些,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。


高原需要禁酒,因为酒精既加重心脏、肝脏负担,其代谢又消耗体内大量水分,只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。


少吸烟,因为大量抽烟,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,从而加重高反现象。


(四)高原活动技巧

刚到高原时运动节奏、幅度、频率以及运动量一定要控制好,轻举缓动,做一切活动都要慢,哪怕是去厕所也要慢蹲慢起,海拔越高越要注意。尤其是那些喜欢上蹿下跳的队员更要切记!


运用腹式呼吸模式,吸一口不够就吸两口,以保证氧气的供给。


在高原活动时,如果是没有危险且能够耐受的前提下,尽量不要吸氧,努力依靠自身调整来适应,否者容易形成氧依赖的麻烦。对于高反严重的呼吸困难者,在确定是下撤停止继续高海拔活动时,可以适当吸氧来缓解痛苦。


(五)睡眠调整

高原的夜晚往往比白天更难过,睡觉也成了件不舒服的事,经常会处在失眠或浅睡状态。


从环境来说,夜晚气压较低,同时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,空气中含氧量进一步降低;夜晚一旦入眠,由于副交感神经作用,呼吸频率会减慢,会因缺氧影响睡眠质量,经常容易被憋醒,所以要采用一些技巧来完成睡眠。


刚到高原的人们,很多人因出现高反而昏昏欲睡,晚上很早就上床睡觉。这样做,很容易在半夜醒来后再也睡不着,那时你会瞪着眼睛熬到天亮,从而造成睡眠不足,甚至生物钟被打乱,影响第二天的活动状态。所以说,在高原要依据自己的睡眠习惯,向后推迟1~2小时再睡,


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保持通风,以保证空气流通。



(六)紫外线防护

青藏高原海拔高,空气稀薄,云层薄,这些都影响对紫外线的阻碍,紫外线强度很大,极易损伤皮肤和眼睛,特别是在雪地。必须采取防护措施,避免伤害。在光线较强时,要尽量减少裸露的皮肤面积。


即使在阴天,也要采取防晒措施。因为阴天的紫外线照样能灼伤人。太阳帽、太阳镜、袖套、头巾是必需的。出行时要提醒队员带防晒霜(SPF50PA++++),无论男女都需要防晒防护。


小结:


以上我们针对高海拔活动高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讲解,也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,但应对高反不能靠“药物”来解决,应该依据高原的特征,科学地去解决高反带来的麻烦,高反是高原地区的正常反应,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,还不要顾虑太多,应该依靠自身意志品质加上科学的训练方式来克服高反。


一般做法是,应对高反主要的是依靠时间来适应,海拔缓慢提升会有效地克服高反,例如徒步、骑行、自驾进藏的过程,走走停停,就能够在海拔缓慢提升中来适应高海拔,这对于直接飞到高海拔地域,没等适应就开始活动的人,优势是非常明显的,高反的适应能力也会加强。因此说,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,每提升一个高度,必须进行海拔适应训练,训练项目一般是通过一定时间的休整,也可加上休闲徒步来适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