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    搜索

亳州花戏楼

2023-02-24       2134 浏览

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,涡水南岸,原名大关帝庙,又称山陕会馆。据清乾隆三十二年(公元1767年),《重建大关帝庙碑记》称:亳州北关大关帝庙,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(公元1656年)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乾隆四十九年《重修大关帝庙碑记载:“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建新大殿,增置座楼,藻采歌台,固已极规模之宏敞,金碧之辉煌矣。”这当是东西座楼建始,戏楼增加藻井彩绘。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记:“关帝庙特华内极雕缕藻绘之工,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。”戏楼木雕及门墙砖雕,据考证最迟不会晚于乾隆四十一年(公元1776年),现存花戏楼原貌应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建筑,可见当时戏剧盛行,舞台与戏院建造都十分讲究。

大关帝庙坐北面南,建筑面积3163.1平方米,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,戏楼辅衬,坐楼建于两侧,供看戏饮筵用。形成四全院,四围高大,音响不易疏散。大殿两侧各有一深径小院,西为禅堂,东为财神殿戏楼两侧为钟楼、鼓楼,现存钟一,鼓已遗失,钟上铸年号为康熙二年。钟楼外侧各有楼房三间,为山陕商贾所居住,故大关帝庙具有古代娱乐(戏楼)、宗教(帝庙)、商务(会馆)三种性质。大殿分前后殿,前殿券棚是五架结构,雕绘富丽堂皇,是观戏所用;后殿又分前后两部,前部山墙开两便门,西门“便禅门”,“东门”“通神道”。登四步台阶入后殿,殿宇高大宏伟,这是敬关公的所在,正是大关帝庙的主神祭位。

庙门外主有石狮一对,高2.4米;铁旗杆一对,高16米,座上铸铭曰:“皇大清道光元年(1821年)岁次辛已秋吉日铸造旗杆一对,重二万四千斤,陕西从药材邦弟子敬献铁杆一对,永保四方平安吉庆有余。”观之琳琅满目。

大关帝庙山门正面墙壁有三门通道,分别是正门、钟楼和鼓楼。整面墙壁遍布各种浮雕,由水磨砖制成,全部手工雕琢,有两百余年的历史。砖雕刻有人物、山水、车马、城池、亭台楼阁、花鸟鱼虫等各种事物,组成《李娘娘住寒窑》、《三顾茅庐》、《白蛇传》等各幕戏曲故事和民间典故,雕工娴熟,布局整齐,堪称亳州一宝。

花戏楼,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。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。花戏楼的建筑年代:据《创建戏楼题名》记载:戏楼建于康熙十五年,比庙晚建二十年。

戏楼座南面北,舞台前伸,形如“凸”状,四方翼角,加之屋面琉璃铺饰,金碧辉煌。舞台用六根立柱顶立,檐角之下立方柱六根,柱础雕有故事图案。舞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,上悬匾额曰“清歌妙舞”,中间上下场门有二额“想当然”、“莫须有”。台前悬挂木对联曰“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,两般面貌做尽忠0情”。舞台两旁小台有二侧门,额上题“阳春”、“白雪”。舞台上方悬有藻井四围悬枋和徒垂莲。柱间有大枋,大枋与悬枋之间,悬有棚券,柱头悬狮垂鱼。枋之面外皆镶大木透雕,共有三国戏十八出。第出戏的人物,车马风物景色,雕刻工艺立形完善,给人以真实感,其它还有花卉、奇禽异兽。均雕刻玲珑剔透。其余藻井,梁枋之间布满彩绘,有戏文、人物、花鸟、山水等,还有各种图案。由此可见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,雕绘精湛,别具一格,为请盛世的代表作,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、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亳(bo)州不薄,他有着长达4000多年的文明史,3800年的建城史。还有着谯城、谯郡等众多称号,湮没在卷帙浩繁的史册中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芍药

一座以芍药为市花的三朝古都

亳州三朝古都的由来。商时期商汤建都亳州,三国时期魏皇2年封谯郡为陪都,元至正时期刘福通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,建立宋政权,以亳州为国都。至此亳州正式成为三朝古都。

踏进亳州,这座安徽省唯一孤悬中原的古城,常让我有时空错位的穿越感。亳州人用魏武大道、汤王大道,老子路、建安路、芍花路、杜仲路那些人名药名和故事来命名道路,好像要把亳州古都、药都几千年厚重的历史文化,全部标在高德、百度地图上,让你很轻松就导航出来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2018亳州芍药养生文化节

亳州是老子故里天下道源,用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“无为而无不为”的圣哲之思,建立了一条涵养生命的智慧大道。它是魏武王曹操故乡,培植包容着一代枭雄的志向和野心。自东汉神医华佗在此开辟第一块“药圃”起,它便以一种悬壶济世的姿态,延续着华佗的医者仁心。它让一朵芍药成为市花,滋养城市的体肤,也疗愈着人心,借神医圣手托举起“中华药都”的盛名。

孔子问礼,儒道高峰论坛

北关老街,活色生香“小南京”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亳州北关老街

如果有时间,我想把亳州所有古老的街巷都走一遍。北关古街濒临涡河历史久远,曾被誉为“小南京”。《亳州志》载:“百货辇来于雍梁,千樯转输于淮泗。”“豪商富贾,比屋而居,高舸大船,连樯而集。”涡河上连惠济河,直达宋都汴京,下通淮河,水运发达。赵宋年间,亳州成为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,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,明清时期,达到鼎盛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活着的亳州老街,是时间的化石和尚未消失的城市记忆,也是亳州古城最活色生香的部分。在这古老岁月雕饰的街巷走一走,往昔一幕幕繁市富邑的兴盛景象,仿佛顷刻间呈现在眼前。

南京老钱庄

清晨,在“七十二条老街,三十六条古巷”的某条老街,吃油酥烧饼,喝碗乾隆爷喜欢的撒汤。看花戏楼前大妈走旗袍秀,惊飞起鸟雀叽喳和铁旗杆上风铃叮当。穿过爬子巷、帽铺街,向竹篾店的老人问声好,76岁的老人已经做不动竹编,剩下的尾货买的人也很少。有些老物件、老手艺和来往的游客一样留不住,能留住的恐怕只有记忆。他正窝陷在圈椅上,和老姐姐一起守着昏暗杂乱的老店铺,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亳州话。他希望有人能停下脚步,进来喝杯茶聊聊天。他告诉我们,爬子巷不卖筢子,帽铺街不卖帽子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扁担戏

路过问礼巷口的道德中宫,听听里面可有孔子拜见老子的请安声。再来到魏武大道的康美中药城,看熙熙攘攘的人流,对着蝉蜕地龙、树皮草根讨价还价,开始早市交易。这里日圴过亿的大手笔买卖,随着这座城市的缕缕药香,正不动声色地搅动着全国中药市场行情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南京巷钱庄是山西"平遥帮"票号在皖分号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花戏楼大关帝庙

花戏楼里看尽前朝往事

亳州的古意猝不及防,你在街巷走着走着,冷不丁就在下个街角遇上了华祖庵、曹操运兵道等某个古迹,浓郁的人文历史气息,和满城的药香一样,化不开也躲不掉。咸宁街上的花戏楼,本名山陕会馆,是清顺治年间富庶的山陕药商所建。花戏楼上那些精美的砖雕、木雕和彩绘,让人叹为观止,见过才知道什么叫美的不可方物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砖雕《李娘娘住寒窑》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砖雕《郭子仪做寿》

仰望花戏楼三层牌坊架式大门,石券拱门上的砖雕,场面宏大,人物生动,神态迥异。无论题材、构图还是雕刻技法,都堪称中国砖雕作品的巅峰之作。院内戏楼舞台大木透雕、彩绘与之互相呼应,木雕有三国戏文十八出,如《长坂坡》、《割须弃袍》、《舌战群儒》等。彩绘除包括《伯牙碎琴谢知音》、《三借笆蕉扇》、《蟠桃大会》等,更多的仍以三国故事居多,有《草船借箭》、《诸葛亮借东风》、《火烧赤壁》等。戏文人物形态逼真,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和真实感,都是处处入戏的场景再现,和毫不造作浑然天成的大成之美,像一张永不消失的“戏剧海报”在招揽观众。真想找个古建筑专家问问,当年这些能工巧匠,是来自山西、陕西,还是安徽亳州?

三国戏文木雕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失传的“一色三套平涂”藻井彩绘

当年盛极一时的山陕会馆,曾经的莺歌燕舞已成光影徘徊,穿过高墙和铁旗杆,打在花团锦簇富丽堂皇的戏台上。镂刻繁复的花卉,奇异的瑞兽,三国戏文、人物,荒漫久远的传说故事,都变成若隐若现的幻像。仿佛那些故事中的人物,正从铙钹铿锵的交响里,咿咿呀呀的的唱腔中,走出谯城,走过三国,走向三千年漫长的历史画卷,作揖拜会台下明、清各路药商。看他们在欲望与冲突中博弈,演不尽的另类纷争。觥筹交错中,或春风得意,或心力交瘁,纷纷醉倒在花戏楼的温柔乡里不愿醒来。

花戏楼铁旗杆,高16米重15吨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岳武穆王庙,秦桧夫妇跪像

历史烟云嬗变,轻漫前朝旧事。檐头盛开的华丽砖雕、石雕、瓦当,不觉已在风雨飘摇中清冷蛰伏几百年。色彩艳丽的花戏楼,还在用精美的绝唱,惟妙惟肖地咏叹着这座古城的辉煌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我也恰好在花戏楼听了一场戏,五、六岁的小姑娘一登场,便博得满堂喝彩,听说她得获过“梨园春”奖。现代和古代一样,台下看戏的人五花八门,台上出场的人,无论大小都是角。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
如果能在古代和现代来回穿越,我会纠结自己是该做一个山陕商人,在这个会馆里喝茶听戏谈生意。还是做一个亳州人,守着囤积的药材,过着悠闲的小日子坐地起价。其实我是谁并不重要,世界之大,不过一座戏台,锣鼓一响,唤醒人间春梦。恍惚之间不觉已是:时光流转三百年,演义古今花戏楼。觥筹交错繁华梦,灰飞烟灭笑谈间间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亳州花戏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花戏楼原名歌台,是一座演戏的舞台,是祭祀山西名人关羽的庙祠,也是明清时山西、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,因此称"山陕会馆","大关帝庙"。这楼中,有诸多的故事……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(1656),戏楼增建于清康熙十五年(1676),乾隆年间又增添了许多彩绘和雕刻,它以精湛的雕刻艺术、绚丽的彩绘而驰名中外;整个建筑面积3163平方米,分戏楼、钟楼、鼓楼、座楼和关帝大殿等几个部分。会馆之所以称为花戏楼,是因为院中花戏楼色彩绚丽、美轮美奂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花戏楼景区坐落在花戏楼路北首路东,南面有一个沉式广场。广场设计中西合璧,西有一大型中式汉白玉牌坊,上书“庙会广场”四个大字;东有八卦图和亳州文化墙,文化墙的西侧刻有亳州籍历史名人15位,东侧刻有亳州胜景图。

花戏楼景区由火神庙、朱公书院、岳王庙、张飞庙和大关帝庙组成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花戏楼本名山陕会馆,其实是山陕两地的药商在亳州聚会的场所。明清之际,晋商富甲天下,以药闻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晋商的足迹。有趣的是,山陕两地崇敬关羽,所建会馆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关帝的家庙,而亳州则是三国故地,曹操的家乡。千年未解的恩怨,在一座戏台上继续着,而生活富足的药商,也在故乡与异地、梦想与现实、信仰与欲望的冲突中寻求着一种奇妙的平衡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最初来到亳州的这群药商有着怎样的遭际,已经无从考证,总之,经历了商场的生死搏杀,尝尽了人生的酸苦冷暖,看透了世间的变幻无常,他们成功了。虽然在过去,士农工商,商人地位最低,但是凭借手中优厚的资本,他们同样也能交接官场,混迹士林,周旋于上流社会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日子可以不疾不徐的轻缓,世事可以不卑不亢地周旋,也许就在一场盛大的午宴之上,觥筹交错之时,或者在携眷夜游,静思以往之际,某位药商突然心有所感,想起了当初离乡时亲人凄婉的歌声和眼含的泪光,不觉萌发了一个念头:要修一座会馆,一则祭祀神灵,二则娱乐亲朋,三则也为那些同样背井离乡来到异地的同乡们提供一个安身之所。于是,他召集同伴,宣布了自己的想法。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
结果一拍即合,大家纷纷慷概解囊。若干年后,一座接纳寒士的会馆和一座美轮美奂的戏楼,从梦想变成现实,落户亳州。正是这座花戏楼,留下了那么多故事,给我们听……

亳州花戏楼攻略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
亳州花戏楼,私藏着中国最早的戏剧海报:亳(bo)州不薄,他有着长达4000多年的文明史,3800年的建城史。还有着谯城、谯郡等众多称号,湮没在卷帙浩繁的史册中。芍药一座以芍药为市花的三朝古都亳州三朝古都的由来。商时期商汤建都亳州,三国时期魏皇2年封谯郡为陪都,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
亳州花戏楼,楼中有故事:亳州花戏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花戏楼原名歌台,是一座演戏的舞台,是祭祀山西名人关羽的庙祠,也是明清时山西、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的联络之地,因此称山陕会馆,大关帝庙。这楼中,有诸多的故事……关帝庙主殿建于清顺治十二年(1656)
亳州花戏楼有一对铁旗杆,重达两万四千斤,专家说:它的铸造巧妙
亳州花戏楼有一对铁旗杆,重达两万四千斤,专家说:它的铸造巧妙
亳州花戏楼有一对铁旗杆,重达两万四千斤,专家说:它的铸造巧妙:提到安徽的亳州市,最著名的景点算是花戏楼了,而且在花戏楼的正门外,还有一对重达两万多斤的铁旗杆,显得十分亮眼。不过,铁旗杆的铸造方式,却在很长一时间里都是难解谜团,还好现在谜团被专家们揭开了。究竟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