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    搜索

明云南府城城墙残段

2024-09-02       797 浏览

唐永泰元年(765),南诏国在滇池北岸修筑拓东城,翻开了昆明的建城史,为古代昆明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此后大理国时期和元代,拓东城改名为鄯阐城和中庆城,城址有所变化,城墙皆为土筑。
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,明军攻占云南后,将元代的中庆城改为云南府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),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主持构筑了新的云南府城。

云南府城建在盘龙江的西岸,将五华、螺峰、祖遍三山及翠湖圈入城内。城墙墙体土筑,外墙使用砖砌。云南府城面积约有三平方公里,城墙周长4.6公里,高10米,环城有护城河,其外有重关扼市衢之隘。从目前行政区划看,全在五华区地域范围之内。

云南府城共开设六座城门,上均有戍楼,南北各设一门,东西各开二门。南门名“崇政门”,后改“丽正门”,楼称“向明楼”,清初云贵总督范承勋改楼名为“近日”,宣统三年(1911)云南辛亥重九起义胜利后,城门改称“正义门”,俗称大南门;大东门称“威化”,清初改称“咸和”,楼名“殷春”;小东门称“永清”,清初改为“敷润”,楼名“壁光”;大西门名“广威”,清初改称“宝成”,楼名“拓边”;小西门叫“洪润”,清初改名“威远”,楼叫“康阜”;北门名“保顺”,清初改“拱辰”,楼称“眺京”。清道光十八年(1838),云贵总督尹里布,在“丽正门”东面增修鼓楼,名“启文楼”,西面增设钟楼,名“宣化楼”。

昆明砖城历经明清两代,经多次修葺,存在了500多年。自1923年,昆明市政公所拆除南门“丽正门”的月城开始至1956年的30多年间,明代砖砌城墙基本都被拆除,形成今日之青年路(东城墙)、南屏街、东风西路(南城墙)和建设路(西城墙)。由于北城墙处于昆明动物园(圆通山)和云南大学校园内,还各保留有一段城墙残段。昆明动物园城墙残段位于东北隅,约长30余米,高7.4米;云南大学校园城墙残段位于动力科内,长30米,高3米。1993年云大基建时挖出并收集近百块墙砖,发现墙砖上刻有明代崇祯、正德及清代道光年代的印记,见证了城墙维修的历史。

昆明动物园内的“明朝城墙残段”原为城墙东北角转折处的墩台,见证了明清时昆明城城墙的规制、体量和位置。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信息来源:五华区文化体育局旅游局